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民国路人甲 第37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63章 胡同听书

这一日冬秀午睡起来,带弟便照旧端了盆沁凉的井水过来,自从崔有粮每日都自告奋勇的去担水回来后,家里凡做菜、烧茶便都改用了这井水,这远近闻名的甜井打出来的井水,还真别说,就是比自来水强,水质清甜透澈,喝着就跟农夫山泉一个味儿,而且在这样炎热的天里居然还凉浸浸的,午睡过后,拿来擦脸醒神是最好不过的了。

“咱们家买的西瓜拿过去浸着了吧。”

这井在夏天还有一个绝妙的好处,便是起着天然冰箱的作用,可惜不在家门前,上次她们拿竹篮装了瓜浸在那水井里,到晚上再去看,连瓜带蓝全不见了,说好的民风淳朴呢,没办法,只好打了井水回来装在木桶里泡着,效果自然是差强人意,不想王妈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要去守瓜。

冬秀本不想麻烦她去的,这大热的天,在外面热出个好歹可怎么办,无奈她执意要去,便随她了。

带弟正想与太太说这个事呢,听冬秀问起,忙神神秘秘与她说:“太太,我看王妈这几天很奇怪啊,有瓜的时候她带着瓜出去,没瓜的时候她拿碗剩饭也要出去,每次一去大半天,不到做饭的点不回来,您说她每天都干嘛去了啊?而且前几天下那样大的雨,连狗都躲在屋檐下不敢出去,您猜怎么着,她居然说怕那井水被雨水给污了,硬是要拿块雨布去给那口井遮雨呢,您说她是不是哪里有点不对劲啊?”

其实带弟心里很怀疑,王妈是不是被什么东西给缠上了,可能就是那口井,听说那井都有好几百年了,不论干旱还是暴雨,里面的水从来都是不涨不退的,还有人时常能听见里面发出吟啸之声,神奇着呢,可能就是这井年老成精了,不知王妈怎么惹了它,它要勾得她每日前去。

带弟正自胡思乱想,冬秀洗完脸,摇着竹扇不以为然的说:“可能是出去找人聊天了吧,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事要做,她乐意去就去吧。”

只是偷个懒而已,不算过分,冬秀才懒得管呢,况且王妈之前给家里做了那么多被褥、衣裳,也很不容易,现在歇息一下也是应该的。

“不是啊,小姐,她这几天真的很不对劲啊,动不动就一个人笑起来,晚上说梦话,还满口的什么公主、将军的乱叫呢,以前可从不这样的,您说她是不是中邪了?”带弟急得又说回了家乡话。

冬秀看她那样子,也是无奈了,这丫头一向是个混不吝的性子,有胆子有气力,偏偏就是怕鬼,叫人哭笑不得,当初在火车上坐车无聊,冬秀就给她讲了几个鬼故事,把她吓得都不敢睡。

于是待下午王妈抱着瓜回来了,冬秀便一边拿勺子挖着那沁甜多汁的瓜肉吃,一边不经意与她感慨:“这井水镇过的瓜就是好吃,可惜离得太远了,您每天抱着这么沉个瓜跑来跑去也怪辛苦的,还要在那大热天里守着,多累啊,看您都晒黑了一截,要不以后就叫带弟去吧,她年轻,力气又大,这种活叫她干正好,您就在家里歇着吧。”

王妈以前是有些瞧不上这乡下来的太太,可越是相处就越是觉出她的好来,不说其他,就这大方一项就足以叫他们这些下人念佛了,又给他们做新被子,又给他们做新衣裳,家里饭菜敞着吃,还从来不克扣打骂,连句重话与不曾说过,真是个难得的好主家。

见太太关怀自己,王妈心里感念,只是她出去还真不是为了守着那甜瓜,便有些不好意思,忙推辞道:“嗨,这有什么的,反正我年纪大了觉少,中午闲着也是闲着,带弟这样年轻的姑娘瞌睡多,就叫她在家睡会儿午觉吧。”

“那等她睡完午觉了再去接替你。”冬秀不给她再推辞的机会,又补充道,“也正好叫她熟悉下咱们这儿的环境,免得以后出门买个菜还要你在前边领路,再者多跟当地人聊聊天,她这北京话也能说得更地道些。”

王妈一听这话,顿时急了,忙笑说:“带弟去也行,但我也得去。”

冬秀这下也觉得奇怪了,那水井边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啊,让王妈这样坚持。

见太太只是疑惑的望着她不说话,王妈一拍手,干脆说道:“嗨,不怕太太笑话,我这人呀没别的爱好,就爱听人讲个故事,说个书的,可咱们女人又不准进茶楼听书去,正好那胡同口有个专给人写信的老秀才,这几天正免费讲故事呢,好听得不得了,我一天不听那心里就猫抓似的难受啊。”

冬秀这才了然,原来是每天参加故事会去了啊。

带弟反倒不大相信:“这故事就那么好听?让您大雨天的还巴巴的跑过去。”

王妈可不是什么怀春少女、闺中怨妇,竟还有这爱好?人设对不上啊,爱跟人说长道短的聊八卦还差不多。

“好听啊,我一听这故事心里就觉快活,可惜那老秀才大雨天竟不出摊,害得我那天白跑一趟,说来还是茶馆里好哇,人家那里的说书先生可是一天不落的。”

冬秀好奇道:“女人不能进茶馆么?可我看那梨园也有女人去啊。”

说起来,这时候的人不都认为唱戏的是下九流的行当吗,怎么女人都能去戏园里看戏,却反而不能到茶馆听书呢,难道说书的比唱戏的更叫人瞧不起?

“嗨,也不是不能进,可好人家的女子谁会进那么个糟污的地方啊,那里面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可什么人都有,除了卖艺的,还有那等卖身的,谁敢进去啊,梨园可就不一样了,能到里面买座听戏的那都是富贵人家,便是出钱捧个戏子也不稀奇啊,谁还会说什么呢!”

也对,听戏毕竟是个全民活动,即便没钱叫堂会、进梨园,野台子戏总也听过的,谁嘴里还不会哼几句戏词啊,绝大多数听戏的人都是戏迷,来戏园就真是为了听戏来的,茶馆子就不一样了,看过老舍的《茶馆》就能知道,那简直就是个浓缩的悲惨世界啊,地痞流氓、兵痞恶霸无所不包,真来喝茶听书的可没几个,对女人来说的确是个危险地界儿。

“哦,看来那位秀才先生很会讲故事啊?”

说书可也是一门艺术,也是有门道讲章法的,那茶馆里说书的先生都是要正儿八经拜师傅学习的,当初哥哥为了保密,叫自己的长随王喜儿到茶馆里去说《新包公案》,也是先让他拜了先生学了段时间才能上场的,现在一个摆摊老秀才讲的故事居然能把王妈这样经过世事的老人引得天天去听,可见他在这方面也是极厉害的,真是高手在民间啊,莫不是扫地僧一样的隐世高人?

东秀不由的也起了兴趣。

“还行吧,跟说书先生肯定是没法比,不过好歹字儿都认得,说话也清晰,那还有什么可挑的。”

“我也是个爱听故事的,叫你这一说我也想去听听看了,明儿咱们一块去。”冬秀拍板决定道,王妈自然没有异议,只要能去就行了,管她几个人去呢,反正太太也不会为这个扣她工钱。

第二天用过午饭,也不午睡了,三人拿着小板凳,带着一篮零嘴、一壶凉茶便往胡同口那边过去了,崔有粮见状,忙过来问她要不要用车,冬秀与他说明情况后便邀他一同前往,哪知他执意不肯,非要留在家里看门,只好作罢。

不消一刻钟三人便到了地方,冬秀看着满目的娘子军,总算知道崔有粮脸红尴尬的缘由了。

“咦?这怎么还被围上了?”王妈看着眼前拿绳子给圈出来的地界有些惊奇,把手里的凳子往带弟手里一塞,说,“我去问问什么情况,你陪太太在这儿等着。”

说完便风风火火的挤进人群里去了,不多会儿满脸气愤的出来,对冬秀道:“呸,这老秀才忒不地道,居然还要收咱们的钱呢,都是街坊邻里的,咱们捧场来听他讲故事,那是给他脸,他倒还抖擞起来了。”

冬秀听她一番絮叨,这才知道原来这老秀才在前清时也算是这片胡同里的一号人物,祖上也发达过,自己卯着劲要中举人做进士,好光宗耀祖,恢复往日荣光,哪知朝廷一声令下取消了科考,断了他晋升立命的门路,为了养家糊口,无奈只好去给人家做私塾先生,谁想风云突变,大清没了,改朝换代到了民国,人人都要改头换面,就连那学童也都到学堂里去学格物了,私塾先生自然没得做了,他一辈子读圣贤书,就没别的本事,年纪又大了,实在找不到体面工作,这才舍了读书人的脸去摆摊,替人写信念信,好歹赚些嚼谷回家,说来也是个被时代玩弄和抛弃的可怜人。

这老秀才在街上摆摊,恰好挨着个卖报的摊子,突有一日,那报摊生意就红火起来,卖的报纸是一摞接一摞,喜得老板见牙不见眼,他自然好奇,便问了几句,原来有个极红火的小说作者在报上连载了小说,引得那些爱看小说的人争相购买,老板又对他说:“秀才老爷,我看你不如也写本小说发到报社去,现如今这写小说多赚钱啊,最少也得千字两元呢,您随便写写,就比在这儿风吹日晒的干上十天半月的还强呐,我也就是不认字儿,要不早改行写小说去了。”

秀才知道这些报纸上都刊的些什么小说,通俗直白、毫无文采,放过去那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可现在居然公之众之登载在报纸上了,还颇受追捧,实在叫他扼腕叹息,真是世风日下啊。

因为不屑,所以从不关注,现在听报摊老板这么一说,这行当居然如此有赚头,不由有些心动,便摸出两个铜钱买了一份卖的最好的报纸,打算回去借鉴琢磨一下,报摊老板把报纸递给他,指着首页的地方告诉他:“看见没,就是这篇小说,听说也是位老秀才写的,就这一本小说,听说报社足给了两万元,老哥你要是也能写一本,那这辈子还愁什么,我也就是不认字,要不早改行写小说去了,何至于在这儿苦熬哇!”

秀才被那两万元惊得不轻,不由开始幻想着将来赚钱了要如何如何,又想这写小说也算是读书人的一条正经出路,等他名动天下,不仅没人说他有辱斯文,鬻文获财,反要赞他风雅有才呢,当下脚底打飘的回了家。

无奈现实总是残酷的,他一个迂腐老书生,连白话文还写不清楚呢,动则就要附几首酸诗,插几句圣人言进去,读着很不顺畅,更别提什么文笔了,何况写的故事全无新意,枯燥乏味,一看就是各处抄来的,于是绞尽脑汁,熬夜点灯写的几篇文无一例外全被报社退了回来,起初还痛骂报社的人有眼无珠,毫无欣赏力,被退了几次文后,自尊心大受打击,只能无奈放弃了。

虽然没有实现他一文封神,名利双收的梦,却叫他找回了自信。

原来秀才嫌弃家里光线不好,每每便拿着报纸到胡同口的大槐树下去看,那里地方宽敞,绿树成荫,正是个避暑歇脚的好地方,他一边研究报上的小说,一边读给家里的小孙子听,偶尔指点他认几个简单的字,一开始是只有小孙子听他读小说,渐渐的围了一群孩子,后来又围了一圈来打水的人,再后来附近几个胡同的人每到这个点就自发的过来了,人也渐渐多了,好些人都站到大太阳底下去了,晒得脸皮黑红,明儿却还要来,秀才看着身边静静的望着他听他读小说的人,仿佛又回到了原来做私塾先生的时候,很是找回了几分读书人的体面和尊严。

家里老婆看他下午也不去摆摊,只与人说闲篇,原本生了一肚子气,却忽然灵光一闪,生出个赚钱的法子来。

于是便出现了冬秀眼前所见的这一幕:以槐树为中心拿油布遮出阴凉,周围圈起麻绳和芦席,倒成了个简陋的棚屋了。

也许是那秀才说的故事实在是好听,也许是这棚屋值得付些钱,也许是一个铜子的入场费委实算不得贵,许多人抱怨几句,看有人交钱进场后,也不甘不愿的掏出钱来付了,早点进去好歹占个好座,哼,今天就当尝个鲜,明儿再不来了。

等那秀才一开口,冬秀一口凉茶呛进嗓子眼里,咳得不能自己,倒引得周围妇人纷纷不满怒视。

秀才咳一声,见是个年轻标致的小妇人,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一把年纪,讲这些个儿女情长、闺阁琐碎的故事真有些老不休,无奈这报上刊载的故事,就属这个最受欢迎,便在周围人的催促下,继续道:“话说这袁不屈将军率众抗敌,大获全胜,与众人大摆庆功酒宴,正觥筹交错、喜乐融融之际,忽听帐外传来一道声音-‘圣旨到’,袁不屈忙走出帐外,跪下领旨,却原来是这皇上因他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决意招为驸马,要将最为宠爱的昌平公主下嫁于他,这袁不屈与杜小姐几经波折,又曾生死共难,正是情投意合,恩爱无限之际,这道于他人来讲荣耀无限的圣旨,却好似一个晴天霹雳一般,将袁不屈给劈傻了!”原来这秀才所说的故事,正是冬秀写的《上错花轿嫁对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