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农村娃进城(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王加根倒吸了一口凉气。天啊!住一晚上要八块钱。就算他和红梅真是夫妻,恐怕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住一宿。睡那么几个小时,一个月工资就去了四分之一,打死他也舍不得。睡觉嘛,走道上与房间里有多大区别?他宁愿花几角钱睡在走道上,也不愿意花八块钱睡单间房。

这次旅游结束回到学校后,王加根好些日子都难以平静。见识过大武汉的美丽与繁华,体验过城市人悠闲自在的生活,再看看身边的工作环境,看看自己过的日子,那简直一无是处!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强烈地刺激着他。在武汉时他就胡思乱想过,幻想着有一天他和方红梅也能生活在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不上班的日子,两个人手拉着手,随心所欲地逛公园。

他知道,这种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写下来就是《狂人日记》,说出来就变成了聊斋。因此,他既没有写,也没有说,而是深深在埋藏在自己的心底。全当是自己的一个梦想吧!即使实现不了,能够做梦,也是难能可贵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掷地有声。有梦想才有目标,有目标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

“五一”过后两三个星期,就到了农村最繁忙的季节。

小麦已经成熟,等待着收割。早稻秧苗开始发棵,需要浇灌,还要拔去与其争夺养料、影响其生长的野草。点种的棉花苗刚成活,必须锄草和松土。没有长出苗的地方,还得重新补苗。因为怕耽误农时,花园公社小学的民办教师和“半边户”公办教师一窝蜂地请假,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班的学生也大面积旷课。

学校的教学秩序完全乱了。

陆定国紧急召集学校领导开会,针对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决定放假四天——这就是在城市学校里难得一见的“农忙假”。

当全校师生为放假而欢呼雀跃的时候,王加根又开始为假期去哪儿犯愁了。他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方湾中学,利用难得的假期与心上人厮守。但是,眼下又没有到他们约定的“见面周期”。更主要的是,他不知道方湾中学是否也放农忙假。如果方湾中学没有放假,方红梅就得上班,没时间陪他。他一个人闲呆在那里,也没什么意思,而且会被方湾中学的老师和家属们笑话。

安守花园大本营吧,学校食堂已经停火,没地方吃饭。自己做呢,时间就会全部交给一日三餐,也干不了什么事情。还是回杨岗王李村吧!自上次回王李村接奶奶之后,王加根再也没有回去过。家里情况怎么样?妹妹加叶现在谁在带?农活需不需要人帮忙?

所有这些,他一无所知。

尽管王加根不喜欢他爸,与继母胡月娥也没什么感情,但王李村的那几间土坯瓦房毕竟是他的家啊!从血缘上讲,王厚义是他父亲,加叶是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些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血浓于水。藕断丝连。不管怎么说,总有一丝丝牵挂。

这样想着,他就简单地收拾东西,步行到花园汽车客运站,坐上了开往杨岗公社的班车。

在双峰管理区下车后,他兴致勃勃地回到了王李村。走进冷冷清清的家,加根意外地见到了他爷爷——当然不是二十年前过世的爷爷死而复活,而是生活在潜江农场的厚义他爸——加根血缘上的亲爷爷王裁缝。加根与爷爷见面不多,但印象还算深刻。主要是因为爷爷会裁缝手艺,给他做过几件衣服。

剃着光头的王裁缝坐在堂屋里的一把椅子上,有气无力地摇着摇篮。老人家的眼睛是闭着的,脑袋时不时左右摇晃。只有听到小孩的哭声,他才会突然惊醒过来,加大摇动的幅度。见加根回来,老人家从椅子上站起来。告诉孙儿,他爸和他继母到地里割麦子去了。

加根哼了一声,准备把带回来的提包放在吃饭的小方桌上。见上面满是灰尘,又想另寻一个地方放。但环顾堂屋,所有的桌子、凳子和椅子,包括神台上,没有哪个地方不是铺满灰尘,有的上面还有鸡屎。万般无奈,他只有把提包放在墙角的麦草堆上。那上面似乎要干净一点儿,最起码看不见明显的灰尘。

他脱下外衣,打算进厨房自己弄点儿吃的——肚子实在是太饿了。王裁缝很热心地跟了进来,但也不知道该做点儿什么。说了两句客套话,又退回堂屋,照看孙女加叶去了。

加根突然之间特别想念奶奶。

奶奶在时,他每次回家,老人家都会接过他的提包,双手抚摸着他的脸蛋,说他瘦了。然后,不由分说地去给他弄吃的。他有时还嫌奶奶啰嗦,受不了奶奶的过分热情。此时此刻,他多么希望听到奶奶颤巍巍地叫他一声“根”啊!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这样,当你长时间拥有,并且习以为常的时候,并不会认识到它的价值,也难得去珍惜。只有当你失去了,并且再也难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才会发现它的珍贵。

王加根在厨房里没有找到米面,就回到堂屋,见厚义夫妇的房间上锁了,就走进奶奶在家时住的房间。打开睡柜,看到里面有一点儿豆丝和面条。他拿了一把面条,回到厨房。厨房里黑魆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他真想把煤油灯点着,但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农村里白天点灯,要是被别人知道了,会被骂死的。

拿葫芦瓢从水缸里舀了瓢水到锅里,用火柴点着稻草把子塞进灶堂。水烧开后,把面条下到锅里。该放油盐了。但灶台上的油壶是空的,拿起来倒了半天,一滴也没有出来,手指上还留下一道黑印。打开碗柜,看到一个瓷汤匙里有糊状的熟猪油。猪油上沾有黑色的火灰和用筷子撬过的印迹。按加根的想法,把汤匙里所有的猪油放进锅里都嫌少,但他知道,这一汤匙猪油家里可能会用好几天。奶奶以前炒菜时,每次只是用筷子撬一点儿猪油放到锅里,抹抹锅而已。所以,他还是手下留情,只撬了一半儿到锅里,水面能够看见油花儿就行了。

农民还是苦啊!能够吃饱穿暖就不错了,不可能有太多的讲究。虽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里冒出了一些富裕户,但数量微乎其微。即使在江汉平原这样的鱼米之乡,“万元户”也是凤毛麟角,而且很多都是靠做生意、办企业积累的财富,真正靠种田富起来的基本上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