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三百六十四章 两千年以来的骑兵(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汉初中原衰败,还是以步兵为主,刘邦对抗匈奴的骑射,也主要是靠弩兵,那时候天子座驾甚至凑不齐同色的马。

但是经历了项羽的暴打,又遭遇白登之围,汉高祖怎么可能不重视骑兵,自高祖起,汉朝开始培育优良马种,并鼓励全国养马。

汉朝的骑兵也开始发展,杨家湾汉墓出土的骑兵俑中,已经出现了8%的披甲重骑兵,而此处墓穴下葬时还是景帝时期,不过无从得知真实军队是否如此配置。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出土的骑兵俑中,无马甲的骑兵往往背箭,而有马甲的骑兵则只有长杆武器。

说明从这个时候起,骑兵兵种已经开始分化,开始出现专注于近战的“突骑”。

此时虽然还未出现高桥马鞍,但相比于先秦时期的简单马鞍,已经有了硬质马鞍的基本形制,进一步加强了骑兵的战斗力。

七国之乱中“灌夫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馀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可见此时的骑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冲击能力(虽然只有两个活着出来)。

文景之治以后,中原经济恢复,高文景三帝百年实施的马政,到了武帝时期开花结果,大汉养马六十万,依托这些战马,武帝聚集“羽林孤儿”,终于有了数量庞大的骑兵。

武帝亲征威慑匈奴时,甚至一次就出动十七万骑兵。

骑兵中长久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骑射,开始逐渐让位。

因为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比骑射,农耕比不过游牧。

虽然有李广这样的骑射世家,可以在个人战斗力上胜过匈奴,但想要几万骑兵的骑射技艺都超过匈奴,难度就太大了。

于是“突骑”的规模增大,汉骑兵不再和匈奴比骑射,而是纵马突击,以将近三米的马戟刺击匈奴。

这一时期有大量描写汉匈战争的壁画,都是汉骑兵用戟刺击持弓的匈奴骑兵。

-

骑兵战术的发展,迫使鞍具进化,终于在西汉末年出现了硬质马鞍,随后便出现了高桥马鞍的雏形,马鞍的前后出现两块挡板。

这也是两汉之间幽州突骑的崛起的前提。

西汉灭亡之后,刘秀带领着幽州突骑建立了东汉,此时幽州突骑的敌人不再是骑射,而是精锐的大汉步兵,所以幽州突骑需要有突破步兵阵的能力。

可能是这时期的步兵应对骑兵冲阵经验不足,也可能是幽州突骑采用了后世骚扰拉扯步兵阵型的战术,但这都说明,幽州突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冲击骑兵了。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高桥马鞍已经出现,虎豹骑这种冲阵重骑兵也初具规模。

至南北朝马镫出现,高桥马鞍进一步改变,过于垂直的后桥在骑行时会击打后腰,不够舒适,后桥由垂直的挡板变为倾斜的缓坡,马鞍终于大成。

直到如今,我们所用的马鞍总体形态都没有太大变化,最大的改变只是用复合材料取代了木材。

所以也就在南北朝时期,执槊冲锋的具甲重骑兵大量出现,数万重骑兵纵横攻伐。

但最辉煌的时刻,往往只能昙花一现。

-

南北朝时期重骑兵的作用太大,以至于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南北朝以后华夏就不再发展重骑兵了。

其实重骑兵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明代,只不过越是强者,越是会被钻研克制手段,南北朝以后的重骑兵不再拥有绝对的统治力。

重骑兵出现之初,确实纵横天下,无人能敌,但很快就被步兵克制,到唐朝时期,养几万的重骑兵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战争主力已经是重步兵了。

唐府兵经济富裕,所以装备精良,连步兵都配备马匹,但作战时也没有像游牧民族一样全上骑兵,而是采用砧锤战术,以重步兵为主体,骑兵从背后或者侧翼夹击,甚至有时候骑兵需要下马作战。

骑兵战斗力强横,但不是真的无敌,多兵种配合永远是最优解。

唐朝大量吸收少数民族军队,肯定他们的骁勇善战,但对他们落后的战法完全瞧不上,经常让骑马的民族步战,步战的民族骑马,好让他们抛弃过去,融入唐军步骑协同的战法。

直到五代十国的战乱结束,宋朝建立,辽、金、西夏等北方政权都还有唐军战法的遗留。

骑兵的发展一直持续到冷兵器时代结束,不过重骑兵的发展截止于明朝。

明初十分重视骑兵,朱元璋的手下有很多追着蒙古骑兵砍的精锐重骑,只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三眼铳好像比长枪好使。

这一时期不仅重骑兵没落,重步兵也开始轻量化。

大人,时代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