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遗命凝结了怎样的智慧?(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没有意识和欲望的天地可以无视岁月的力量。然而人类却并不可以。死亡的收割不会因为谁的身份尊贵而网开一面,也并不会因为谁改变了整个世界而犹豫不前,无论这份改变是好是坏。因为在时光面前,所有的好坏,都并非恒常,也并不稳定。

自来多慧易夭,红颜薄命。在命运慷慨赋予的同时,也自然会取走相应的代价。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和超脱于众生的智慧,孙叔敖搀扶着楚国,一步步迈向巅峰。然而多年的繁重工作与殚精竭虑的辛劳,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约公元前593年,这个为了楚国奉献了一切的男人病倒了。命运并不想给他太多的时间从容而持续地改变世界。病榻之上,孙叔敖叫来自己的儿子,下达了作为父亲的最后一条命令:

“楚王多次封赏,为父未受,至我命尽之时,王必封赏与你等,定要坚拒肥美丰腴之土,唯请贫瘠凄凉之处。楚越交界,有地名寝,山地贫瘠,多有鬼神作乱之说。楚人畏鬼神,越人事鬼神。两国俱厌此地。今日大限将至,生死有命,无需悲伤,为父一生未曾谋求私利,如此,且就为你等,谋一世的安宁吧!”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为此也。”

——《吕氏春秋》

言罢不久,孙叔敖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八岁。

整个楚国沉浸在了失去指引者的伤痛之中,披坚执锐喋血沙场,与中原诸侯南征北战多年的铁血君王也为之悲痛不已。此时,他决定,善待孙叔敖的后人。

于是楚王立刻召见了孙叔敖的子嗣,并且毫不犹豫地从楚国的版图中圈划出了非常富饶的一片,希望能够借此表示对逝去贤者的尊重和悼念。而此时,孙叔敖之子谨记父亲的临终遗命,坚辞不受,却提出了只要那片贫瘠而鬼气森森的山地。楚王不解,却也并没有继续坚持下去。就这样,孙叔敖的家族,离开了富饶繁华的楚国中心,在一片荒凉贫瘠的山脉中安定下来。

时光荏苒,孙叔敖会死去,楚庄王也并不会例外。命运在高高的苍穹之上,肆无忌惮地嘲弄着芸芸众生。所谓贤者先知,并不会常常出现,所谓明君雄主,也不一定代代相传。杀戮与争夺并不会永远消失在这片土地上,而孙叔敖的家族却在那片荒郊野岭,绵延不绝。

恍惚中,智慧的光芒能够穿透厚厚的岁月,此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当年的豪门世家,随着征战和杀戮,王朝的更迭,如云烟般悄然消散,而当初看似不合理的遗命,却让孙叔敖的后人,在这乱世中,还能够妥善而平稳地生存下去。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片荒山野岭成为了乱世中的屏障,保护着贤者的子嗣绵延万代?而那位为楚国指引着方向的先知,他的遗命里到底隐含着何种智慧与玄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这片荒凉而阴森的山脉,并不是有多么森严的壁垒,已经退出朝堂的孙叔敖氏族,也并没有能够傲视群雄的武力。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所依靠的,恰恰是人心与欲望的深渊。

另一位贤者庄子,曾经提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树木成材,则难免斧钺。”就像道家所描述的那个“足够大的葫芦”一样。因为并没有什么值得利用,所以足够长久。保护着这片荒山野岭的,也许恰恰正是“楚越对于鬼神的厌恶或敬畏”,与毫无价值的生存状态。

君王固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土地和更广袤的江山,然而若是以有限的力量去不断争夺一片毫无出产、贫瘠荒凉的山脉,显然是并不划算的。在我们的世界中,太多人习惯了以利益来权衡价值,唯有堪破了世间真理的贤者们,才能够超脱出欲望的囚笼,以是非来处世。

这片土地最重要的价值是给予人类生存下去的空间,而在这里产生的利益与物质,只不过是其根本价值的附属品。而越来越“聪明”的人们,却渐渐地把附属品看得比根本更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