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81章 抗血小板药(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182章 抗血小板药

血小板功能

1.促进血液凝固过程 2.本身是血栓的主要成分

活化的血小板----结合多种凝血因子(II, VII, Ix, x),提供磷脂表面(pF3),能使凝血酶原的激活加快倍.

血小板的活化包括粘附,聚集,脱颗粒3个过程

聚集是血小板活化的前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便能达到抑制血小板的目的.

聚集诱导剂: Adp、凝血酶,txA2等.(共同通路:暴露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

影响血小板聚集的因素

1.血小板内cAmp的浓度

cAmp增加抑制聚集

cAmp减少促进聚集

2.阻断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GpIIb\/IIIa)抑制聚集

抗血小板药是指能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阻止血栓的形成的药物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

血小板Gp2b \/3a受体阻断药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

1、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

2、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双嘧达莫

3、腺苷酸环化酶活化药——前列环素(pGI2)

血小板Gp2b \/3a受体阻断药——噻氯匹定

————————————AI——————————————

血小板功能

1.促进血液凝固过程 2.本身是血栓的主要成分

活化的血小板----结合多种凝血因子(II, VII, Ix, x),提供磷脂表面(pF3),能使凝血酶原的激活加快倍。血小板的活化包括粘附、聚集、脱颗粒3个过程,其中聚集是血小板活化的前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便能达到抑制血小板的目的。聚集诱导剂有Adp、凝血酶、txA2等,它们共同通过暴露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来实现。

影响血小板聚集的因素有:

1.血小板内cAmp的浓度:cAmp增加时抑制聚集,cAmp减少时促进聚集。

2.阻断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GpIIb\/IIIa)抑制聚集。

抗血小板药是指能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阻止血栓的形成的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和前列环素(pGI2)。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降低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达到抗血小板作用。

2.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双嘧达莫: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增加血小板内的cAmp浓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3.腺苷酸环化酶活化药——前列环素(pGI2):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血小板作用。

血小板GpIIb\/IIIa受体阻断药主要包括噻氯匹定等,它们通过阻断血小板膜上的GpIIb\/IIIa受体,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GpIIb\/IIIa受体异常导致的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酶(cox)的活性,降低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达到抗血小板作用。阿司匹林常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2.氯吡格雷(clopidogrel):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具有相似的抗血小板作用,但其抑制作用更持久。氯吡格雷主要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心脏支架术后的患者,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