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南浔古镇:刘镛的故事(四)(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长三角自驾游,路过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听到镇上大富之家(们)的传奇故事,颇为所动,那么本文继续与大家分享其中一段:南浔巨富刘镛的发家故事。

1851年,刘镛26岁,是一个经营南浔特产辑里湖丝的小商人。

此时的刘镛已经凭借自己数年丝绸行业的经验以及勤劳诚信的秉性在南浔的丝市上立住了脚跟。他有一间刘恒顺丝行,但是摊子并不算太大。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话说当时中国最会做生意的大致有这么三波人:一是以京城为核心辐射至中原的财富圈子,包括“官商”、晋商群体,二是长江流域的浙商、徽商群体,三就是南边儿头的粤商。其中,后者是一股子不容小觑的势力:

在中国近代的商业贸易史上,粤商的企业创造了无数的辉煌,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尤其鸦片战争之后,广州遍开洋行,广东人守着口岸吃的都是送到嘴边的饭。他们的脑子也灵,什么地方有好货就上什么地方去“批发”——自然也不会饶过南浔。

如果说浙江人做生意透着精明,那么广东人可就是颇有那么一股子“投机”的本事了。

上海开埠之后,西方列国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暴增,广东人瞅准了这件事儿,夸嚓就把丝行开到了湖州。

咱之前不是说了么,(清末的)广东人很擅长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巨额利润,所以财大气粗的广东人一到湖州就大施拳脚:在南浔批量收购湖丝,然后通过水路运到上海去卖。所以最初,刘镛(们)的丝行很多时候都是与广东人在交易,赚钱有限,但温饱有余。

如今回顾历史,假如事态就如此顺利地发展下去,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江南巨富刘氏家族了。可就在这时,南浔镇上的广东人做了件不咋厚道的事: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他们把收购湖丝的价格压下去了五分之一。这对于刘镛这些小本经营的批发商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刘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痛下决心,发誓去上海滩拼出一条生路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