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安徽美景(二)(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4、宏村。宏村,位于安徽省hS市宏村镇,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村落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众多,整村建筑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建筑造型典雅,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杰出代表之一。

宏村以牛为象,整个村落以耸峙高昂的雷岗山为“牛头”,青翠苍郁的古树为“牛角”,鳞次栉比的楼舍为“牛身”,碧波荡漾的月沼、南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水圳为“牛肠”,四座古桥为“牛脚”,宏村就像一头宁静的水牛,悠闲地荡漾着。

这里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和雷岗夕照等众多的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中最有特色的景点是南湖春晓,春天青翠嫩绿的柳树荡漾在水中,朦胧中隐于静谧,美丽如画;另一个着名景点是书院诵读,内部保存有许多古书、文物,堂屋深邃宽敞,显得典雅精致。

到了宏村,除了印象深刻的景点,还要去看宏村的古民居,如承志堂等一大批独具匠心、精雕细刻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充满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让人耳目一新。宏村的建筑中的三雕艺术令人叫绝,雕刻刀法就像北方的剪纸一样精细,流畅。大与小的运用、疏与密的处理、粗与细的对比都恰到好处,让人难以相信这样美丽精致的建筑与历史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宏村,历史和文化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融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为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四周山色与粉墙黛瓦倒映湖中,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宏村是解密几百年徽商兴衰的必去之地,蕴含着远古年代的记忆和文明的底蕴。宏村的美令人神往,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文明的精华之所在,让我们在这里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之处。

如诗人文天祥所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用在宏村上,也很合适。这里留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为我们传承了千年的中华文明和徽商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共同的财富。也让人们有机会去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源源不断。

“宏村牛形伏,水乳交融美如画”,这是朱自清先生一首《夜宿宏村》的古诗。曾经,朱自清先生在宏村夜宿,沉醉在宏村美景之中,使这座村落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如同朱自清先生的古诗,在宏村,木雕、石雕、园林、祠堂、驿站一应俱全,在各个角落里突显出徽商文化的独特风貌。走在宏村的小巷里,一步步往前,小桥流水、古树连绵,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这里的环境之中。

宏村不仅仅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更是一座充满生命力、文化内涵深厚的村落。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魅力,更可以看到徽商文化的精髓所在。这样的村落,能够保留下来,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也要让我们更好地去爱护和保护它,让这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在我们手中继承和发扬。

5、九华山。九华山,这座天然的精品,位于Jx省cZ市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素有“莲花佛国”之称。山上群峰竞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境内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景色优美,是氧气丰富、绿水青山秀丽的世外桃源。

九华山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美。春天的九华山,山上满是鲜花盛开,百鸟争鸣;夏季,佳木繁阴,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秋季的九华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冬季的九华山,则如一幅水墨画般的苍凉之美,让人感到无限清幽。九华山秀丽的景色,被誉为“秀甲江南”,这里的美景不仅让人陶醉,更是一种精神感受。

九华山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地藏菩萨道场着名天下,现存寺庙近百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历代高僧辈出,现存五樽可供观瞻,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每年的佛事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朝山香客,使得这座山不仅仅是自然的奇妙,更是人文的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九华山的气候温和,土地湿润,生态环境优美,使得这里的山茶花、杜鹃花、桃花、樱花,长期保持着较高的纯度和品质,成为江南风景名胜之一。而九华山还有许多自然奇观,如云海、日出、雾淞、佛光等,更是使人们踏足九华山的一个动力。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所赋予的伟大和神奇。

九华山的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辉,这里的山水、寺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底蕴,使得九华山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胜地。它引人入胜的世外桃源之美、清凉宜人的气候、古典美的文化形态,让人们在这里体验到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如诗人朱自清所言:“静中修身养性,望远眺无穷,生命得到净化和涤荡,心境趋于宁静和高雅。”在这座山上,人们可以得到身心的净化和深刻的感悟,感受到一份内心平和与宽广。

九华山的美景如画,是我们中华大地上的一道瑰宝。它不仅是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融自然山水、古建筑、佛教文化为一体,为我们呈现出一种和谐与美的生态景观。

在这里,“登高九万里,望极天涯路”再次隆重呈现出来,人们的视野被远远地拓宽了很多,我们似乎能看到远古时候的繁荣盛景,以及古代先贤留下的文化精髓。九华山的美好,引起我们要更好地去发扬中华文明的精华,在传承中保护自然,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这种内在的美、哲学的思考、人生的体验。

“天开九华次第分,碧玉垂楼丽水阌。鸣佩扶疏多少树,围廊作胜少人行。欲为徽州题壁上,思缗乐山思长信。”这首诗妙笔生花的描绘了九华山秀丽的山水和寺庙景观,让人倾心。九华山的美,既可以说是远古时代的记忆,又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的精华,如同这首古诗所描述的那样,美轮美奂,天地之间,幽静而神秘。

九华山的美注定要长久地保留下去,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精神面貌,在今天的世界中发出自己的光芒和共鸣。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博大、刚健和曼妙的民族文化,让这种文明之光,照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贡献。

(1)九子岩。九子岩景区位于青阳县境内,是九华山的灵魂所在。九华山原九子山即源于九子岩,这里集自然风景和佛教文化于一体,以其秀丽的山岳风光,成为了人们朝圣的重要场所。

园门、大九华山牌坊、古民居、客运索道、佛茶茶艺馆、停车场、购物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让人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自由便捷地感受九华山的神韵。

九子岩景区壮阔的山势、雄奇的岩石,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气度不凡的景点。主峰天华峰,是这里最为壮丽的地方,它是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在九华山的代表作,可谓登其峰,九华无峰;赏其景,九华无景。登临在这座主峰上,可以俯瞰整个九华山的壮美景象,远眺山水,视野极其开阔。

九子岩景区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有机融合,这里是江南险峻、巍峨雄伟的山峦之中,具有极高价值的佛教遗址。九子岩以洞天福地、塑像泰斗的佛教文化着称,这里常年聚集着众多香客,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让人们在景区中更好地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底蕴。

九子岩景区以其壮美的景色,被誉为“黔中胜景”。在这里,世外桃源的美好,清新自然的气息,佛教文化的震撼,以及世俗文化的艺术都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特质。在九子岩景区,人们可以看到壮丽的山峰、静谧的湖泊、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内心得到深刻的净化。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首诗独具韵味,描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在九子岩景区,人们就能够像这首诗一样,“莫听穿林打叶声”,忘却尘世烦扰,感受自然的美好,更加自由地拥抱生命,并在这里找到一个精神寄托。

九子岩景区的壮丽风光,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已成为我国旅游胜地的代表之一。这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美文化,也传递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令人们思索人生的意义。让我们更加积极地保护好我们所珍爱的自然环境,并用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去参与旅游,将旅游与环境保护更好的结合起来。

九子岩景区的景色如诗如画,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和谐共生,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思想与灵魂的碰撞。如诗人朱自清所言:“时闻一宿鸟声,有衣而修行,白道化石枕,磐石细梳头,平生到处心轻、眼静、耳明、鼻敏、警觉。”在这里,人们可以得到身心的深刻净化和涤荡,感悟人生的真谛,并迎接美好的未来。

九子岩景区是江南一带秀美的景点,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保护、珍惜的自然、文化和历史遗产。我们应当以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旅游理念,让更多的人走进九子岩,感受自然的美妙,走进佛教文化的智慧,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让九子岩的美丽与灵秀之处永久流传,成为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吊桥庵。来到天台山,站在半山腰,俯瞰群峰,你会感受到身临其境的震撼。天台山的风光美不胜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吊桥庵”。

吊桥庵位于天台山的山腰处,镶嵌在翠绿峰峦之中,由一座横跨两峰之谷的吊桥和一座古朴双层的民居式建筑组成。桥身由大条石垒成,它横跨在两峰之间,上挂在岩壁上,下临深渊之中,惊险刺激而又美丽壮观。吊桥庵的建筑风格古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桥建在庵内,庵建在桥上,因此得名吊桥庵,又名翠云庵。

走过吊桥,石级陡峭,”通天云梯”考验着行人的脚力,颤颤巍巍地向上攀爬。回眸北望,山色苍茫,气象万千。群峦叠嶂,云雾缭绕,交相辉映,广袤的大自然正展示出它的神奇之美。云雾忽地从坡谷涌起,整个山峦一片,它来得匆匆,只为展示一个瞬间的美丽。这是大自然的神奇,它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于现实的美,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在吊桥庵四周的峰峦之间,怪石峥嵘,山溪潺流,风景如画。特别是那小狮子峰,它不大,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记忆中。峰上巨石上裂纹弯曲,形似关刀,让人们想起了古代武士手中的利器,是不可思议的美妙构思。

吊桥庵四周的山峦看似僵硬的岩石,却有着深深的生命力。它们始终保持着自然的秩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们见证了生命的循环,传递着山间的宁静和智慧。在这里,一个人或许能理解自然万物的深度,领悟生命的本质,得到心灵的升华。

吊桥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是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成为半山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没有锦衣华服,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却有着他独特的魅力和美丽的expressiveness,凝聚着我们应该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让吊桥庵的美景永远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她的美丽,成为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以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旅游理念,走进吊桥庵的美丽,与自然亲近并建立一种深刻的联系。在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更好地认识自我,感受心灵的净化,为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注入新的活力和意义。

朱自清曾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芳草不枯,岁月如梭”。我们应该深深珍视这一刻美景,让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也能够有一块可以寄托心灵、净化身心的净土,去感受这大自然万物的美好与神奇,去领悟人生的永恒意义。

吊桥庵因其神奇的美景而成为了天台山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参观。我们应该以一种更为负责任的态度去享受旅游,并以绿色的生活方式去爱护和保护我们所喜爱的自然环境,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为了我们自己,去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去珍爱自然,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3)旃檀林。旃檀林,又称大悲宝殿,是香客心中最为崇敬的殿堂。当我们走进这座殿堂,会被它的格调和雄伟壮观所震撼。主殿供奉着千手千眼的四面观世音菩萨像,它双手伸展,显得十分庄严而慈悲,让人心生敬仰。而在周围,供奉着八十四尊大悲像、三十二应身以及六位大德禅宗祖师像,这些都是香客祈愿、敬祷的对象。

殿前常行菩萨塔双九龙壁,是汉白玉精雕细刻而成的,雕工精湛,造型优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这一壁龙塔给人以极具巨大力量的感受,彰显着中国古代工匠的创造力和工匠精神。在光照的映照下,它闪耀着绝美的色彩,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除了菩萨塔和龙壁,大殿内还有大理莲花宝座,它慈眉善目,犹如一个美丽的精灵坐在上面,赐予香客祥和和神秘的瞬间。周围的回廊大理石柱栏杆护持,上方还刻着龙凤的图案,金碧辉煌,更显得地位崇高。

旃檀林的壮观和美丽是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它将心灵沉淀,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精神。在这里,沉静的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人们的智慧与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旃檀林是一个永久珍藏的心灵圣地,它的美丽是令人无法割舍的记忆。在这里,我们需要用一种更为负责任的态度去旅行,去感受这不可多得的宝藏,去珍视自然,去爱护环境,用绿色的生活方式去守护它,让它的美丽永远流传下去,为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也为我们的心灵之旅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

(4)祗园寺。祗园寺位于九华山的迎仙桥东,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的祗园丛林中心。原名“祗树庵”,后改名“祗园寺”。九华山是佛教名山,而祗园寺是这座名山上最具代表性的寺庙之一。寺庙建筑由灵宫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客堂、齐殿、库院、退居寮、方丈寮和光明讲堂等九座单体建筑组成,除弥勒殿和大雄宝殿属宫殿式建筑外,其余是民居式建筑。全寺殿宇层层叠叠,迥旋曲折,结构精巧,气势磅礴。

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是寺庙中的灵官殿。这座殿堂是中国佛道融合的一个文化象徵。进入寺庙,第一步就不是进入天王殿,而是进入灵官殿。在殿内的龛中,站立着一个怒目圆睁、大张嘴巴的灵官,周身金黄铠甲,十分威猛。龛内的左右两侧是哼哈二将,同样是赳赳武夫的形象,向人们展示寺庙中的威猛雄壮之气。

祗园寺内还有一条浮雕莲花甬道,由一百多块长方形石条铺砌而成。每块石条都有等距相同的浮雕图案,左右两侧是金钱古币滚圆,中间绘制着一路方形图案,像一条斗方画图,形态生动有趣,令人赏心悦目。佛寺建筑中,莲花的雕饰甚多,因为僧人对于“七宝莲池”的琉璃世界充满憧憬,古钱铺路更是一般寺院少见。

寺门建筑中,门楼宽五间,高三间。门头三层廊檐覆盖金黄色琉璃瓦,飞檐高挑,檐角龙头伸头吐舌,具有行云之势。梁栋雕饰精致,彩绘斑斓,装饰有玄奘取经、水漫金山、渭水垂钓等神话故事。门额墙壁上还嵌有“祗园禅寺”寺名瓷匾,由白底青花图案组成,别有一番古朴韵味。

整座寺庙分布在四层台基上,寺门下第一层台基高五米,坐落着灵官殿、弥勒殿、客堂、齐堂和退居寮。其中称天王殿。中间靠龛内端坐“笑口常开,大肚包容”的弥勒佛,“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是他的两句偈语,两侧是四大天王塑像。第二层台基高二米,筑有大雄宝殿。檐间有“大雄宝殿”四个大字,下层檐下也悬挂“大雄宝殿”金字,是于右任在大殿落成时所书,现留下的“退居住持宽慈”六字题款。大雄宝殿内,正面有三世佛,分别是释迦、阿弥陀和药师佛,北后有状如火焰的佛光,脑后置明镜,闪闪发亮。佛像底座是碧绿莲花座,下有须弥座(又叫金刚台),彰显佛教的庄严。供桌四柱为龙抓珠,正面中间有两根立柱,雕着力士扛顶,正面横刻“唐僧取经”故事的大面浮雕,外嵌玻璃罩护。寺庙建筑以莲花雕饰为主,表现出僧人对“七宝莲池”琉璃世界的憧憬。

大雄宝殿内,还有一块重约四百斤重的金黄铜磬,铿锵有力,震撼人心。而千斤重的大钟和皮鼓则悬挂在大殿两角。正中悬挂着镂空八角的龙凤琉璃灯,又称少灯、长明灯、灯光长明,熠熠生辉。整个大殿地面铺陈三尺见方的罗底青砖。住持法会的和尚礼佛跪拜处,以铁我岩石雕制,周围刻汉文花边,内刻两朵莲花、三茎莲叶、三节藕,下有水波起伏,制作十分讲究。

大殿后墙两侧向左右延伸,依次排列着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的金身坐像,其中文殊、普贤居于释迦左右。文殊坐骑青狮,手持宝剑,为智慧利剑,“五智”之一,威猛十足。普贤骑白象,手持如意、荷花,是“义理圆通”之象徵。顺序列坐的十八罗汉,也被称为“十八尊者”,他们各具神态,栩栩如生。三世佛像背后,有一组群像,塑的是山峦和波涛,中间是竹海,“玉女”、“金童”侍立左右,“韦驮”和“伽蓝”等物列列。

整座祗园寺建筑依山就势,形态各异,层次分明,层层叠叠,迥旋曲折,寺庙周围则有山崖、松林、溪流等山水美景,环境十分优美,引人入胜。祗园寺是九华山上最具代表性的寺庙之一,令人流连忘返,让人们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在祗园寺中,每一座殿堂和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每一处的彩绘雕饰,都将人们带到了千年前的历史中去,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精华。无论是灵宫殿,还是大雄宝殿,或者是十八罗汉坐像,每处都显现着精美绝伦的工艺技巧。这些殿堂和建筑,以及它们的文化内涵,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祗园寺的浮雕莲花甬道中,每一块石条都有等距相同的浮雕图案,用细腻的雕刻和深入的造诣,展现了古人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和美学思想。而古钱铺路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为一般寺院所少见。祗园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在山水间构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美丽画卷。

祗园寺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佛教名山的象徵,也是我国建筑艺术的代表。寺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佛道文化为主,融入了不少的本土文化元素。整座寺庙高层设阁,形象有如一个宏伟而雄壮的古代殿堂,散发着一种崇高和神圣的气息。

祗园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展示了祗园丛林地区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古代建筑和文化的深厚内涵。它是一座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文化瑰宝,在不断的文化传承中,仍然十分迷人和优美。我们需要珍视这座建筑,让它永远流传下去,向后人展现古代建筑和文化的魅力,为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5)化城寺。化城寺,一座坐拥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领岭的古刹。内外峰围,宛若城堡,凭栏望去,群山连绵,云烟缭绕,犹如隐居深山间,与尘世隔绝。

每当太阳西斜,白云山重,世人都期待它铃声呵叱,洪钟缓缓敲响,如蒲牢一击,如鲸铿徐应,所传之谓‘化城晚钟’,乃是九华山十景之一。曾经,化城寺有一口宏伟的大钟,只可惜遭逢战火,含辛茹苦维护多年的钟楼被烧毁,瑰实重约万余斤的大钟也被灾难所毁。然,现在的洪钟仍然高耸在它的本地。它的体积超群,声音悠扬洪亮,一轻敲便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声响,敲之则宏扬高亢,由近及远慢慢在山谷中回荡。特别是深夜,钟声更为清悠,每一回荡起之时,仿佛整个山谷都为它回荡所震颤。越来越多前来朝山进香的人们都在等待它响起的那一刹那。他们聆听物哀人伤的故事,去体会佛法解脱的美好。在白云山脉的崇峻中,吸氧越多,音廓越美丽,洪亮而低沉,令人心碎而怡悦。

说到化城寺不得不提的,就是寺中内四外四的建筑结构。从进门开始,灵官殿的厢房和小井,整体中规中矩,十分有序。一进门,正面是如画图一般的天王殿。此处敞厅堂,有落水天井,东、西两侧伴廊,是阴暗凉快之所。房梁上的藻井,四周镶画板一圈,仿佛映照着上八星斗,和建材上的雕砌交相辉映,定能引见游人赞叹。第三进为大雄宝殿,此处门楣以上为水纹格棂,殿门正面的佛像台基由汉白玉砌成。大殿正止方上共有大、小之两藻井。大藻井内刻有8条飞龙,各自展现出一个优美的姿态,形态各异,龙身自然。而在最中央,则嵌着一颗明蛛形状的上方之物。群龙戏珠,身体纵横交错,怒目而视,给人一种逼人而来的气势。其余进门后,大概在三层左右便会有一个藏经楼,为明代所建。

如此种种,被时间洗礼的文化传承,被困顿山谷里,慢慢被人们发现、赞美,融合于民众的信仰、生活之中。化城寺是一座宝库,蕴含着文化艺术、历史记忆和佛教禅理等多种元素,其内外建筑亦是一道历史的长河,见证着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之精华。

而在深山幽谷之间,物换星移,岁月荏苒,化城寺仍是做着同样的事情,散发出同样的光芒。它向我们诠释着人类对宗教、艺术、文化、和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了古老、神圣和美丽的一面。其温馨、抒情、深沉甚至难以言说的氛围,也为人们带来了内心安宁与启迪。无论如何,体验一场华丽且深刻的精神之旅,无疑是将我们在虚妄的尘世之间,带向真理和心灵的自由之旅。

(6)肉身宝殿。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山上,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之中,有一座神圣的建筑:肉身宝殿,又称为金地藏塔或者老爷顶。这座宝殿是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上最为宏伟庄严的建筑之一,也是金地藏菩萨圆寂后,在此安葬其肉身的地方。

据传说,金地藏晚年时在此地读经,而其圆寂三年后,肉身仍然完好无损。这便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于是地藏信徒们在此地建立了一座三层石塔,安葬金地藏菩萨的肉身,后来被称为肉身塔或地藏坟。

此地也因曾经发出过“圆光”,得名为神光岭。然而,在这座极其神圣的建筑之中,不仅有金地藏菩萨的肉身安置之处,还有着屹立不倒的塔殿式建筑。这座宏伟的建筑用宫殿式翘檐的四角覆盖着铁瓦,而殿内铺设着汉白玉地面,塔基上建有七层八方木塔,每层木塔均有佛龛,供奉着金地藏菩萨佛像。

九华山街西神光岭头这个地方,则是肉身宝殿的正门所在。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可见南门厅上方有两块横额。上额书“肉身宝殿”四字,楷书,竖匾四周镶饰立体花边,无署款;下额书“东南第一山”五字,行书,民国施玉藻题。上署“浙江慈裕县信士董东海、董东福久感地藏王威灵,以助夙愿。”

跟随着名文学家朱自清的步伐,我们沿着铁索栏杆延伸而上,拾级而上呈现在眼前的是梯形花圃,上面有着黄杨、丹桂、竹、菊等四时花卉,宛如人间仙境。东侧有明刻松枝化石碑《地藏圣迹碑记》。石内松枝干大如铜钱,清晰可辨,亲近自然,沉浸其中,仿佛被一种净化般的力量环绕着。

而一路上,我们还会看到一块巨石,似乎是人工洞顶,南面横刻着“磐石常安”四字,以此祝愿塔殿永久坚固之愿;北面刻着“神光异彩”四字,以此铭记神光岭的由来和地藏用语。巨石的两旁,则各置一只石狮,形象逼真,文化底蕴深厚。

继续攀登,穿过回廊,我们就会看到南北檐下石柱上的对联。北边石刻是:“誓度群生离苦趣,愿放慈光转法轮”。这是地藏菩萨的誓言,寓意着地藏菩萨将拯救众生,放下苦难,把光明带给世间。南边的对联则一曰:“福被人物无穷尽,慧同日月常瞻依”;另一曰:“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极天高海月升”。两联的首字,连读是“心目福慧”,表示僧尼心中的信仰与追求,同时也彰显着地藏菩萨的智慧与福报。

在这座三间面阔的殿宇中央,竖立着汉白玉的塔基,上矗着七层八方的木质宝塔。每层宝塔周围设有佛龛,每个佛龛里都有金色坐像,共供奉五十六尊金地藏菩萨佛像。周围有回柱顶梁,塔内还有地藏肉身所在的三级石塔,南北前后均供奉地藏菩萨像。塔内是木塔东西两侧分别塑造的十殿阎罗参拜地藏站像,雕刻精美、金碧辉煌。在塔前悬挂着镂空八角琉璃灯,不分昼夜,终年灯火长明,照亮并护佑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天高云淡,拾级而上,我们来到塔北门廊下,这里有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小篆横匾,上面写着地藏菩萨的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所书写,寓意着地藏菩萨的解脱与救度。门前的“布金胜利”则是地藏菩萨的一个特殊称号,是地藏菩萨的一种名号,寓意着对来往于此的信徒们的庇佑与祝福。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九华山的美景。天高云淡,远望长江如练,巨轮、风帆在海面上隐约可见;东望群蜂如屏,俯瞰九华化城,青山绿水在林木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清新秀美。时值花开之际,瑶台下种满了各种奇葩异卉,与台下嘉木相映成辉。而在深山丛林中,香炉石、洗手亭等古老建筑也显现出远古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在肉身宝殿北门外,还有一个半月形的瑶台,台上有三座大鼎,分别置于肉身宝殿北拜台的东、中、西侧。瑶台下的空地更是香客烧香拜佛的神圣之地。

沉浸在肉身宝殿的神圣氛围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信仰之意,仿佛一种神秘力量从内心深处涌出。这里不仅充满着文化的厚重,还有着神圣的佛教色彩,让人拾级攀登时充满祥和与庄严之感。

走进殿内,我们可以看到佛像和斗拱、彩画雕饰、匾额楹联交相辉映。在鲜艳而夺目的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仙鹤、糜鹿、牡丹等珍禽异卉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色不少。

在肉身宝殿内部,还有一个佛教文物陈列室,堪称品种齐全,数量众多,其中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实物文物,包括佛像、石刻、唐代手抄经论、清代藏书、金银器等等。这些文物见证了九华山上的佛教文化,也是对历史的珍贵记录。在这里,我们仿佛与历史对话,探寻古老文化的神秘面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