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军还朝(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面对萧燕燕的提问,站在下首的耶律休哥默不着声。 在他看来,皇帝大行,虽然死者为大。但是现在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等到新君即位,其余事务,在朝政安定后再议,也不算迟。 只是现今情况特殊,皇帝大行已久,如果再不安葬,恐多有不便。所以,皇后抛出此事,也还算中规中矩。 但是,皇帝祭奠,如果耶律家族大中正不在,那么其余的耶律家族人和皇后就可以决定皇帝的祭奠之事,没有必要这么多文武官员参与讨论。 耶律休哥隐隐约约觉得,事情应该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而此时,萧燕燕清冷的声音继续响起: “诸位大臣,朕知道此事体大,但是先皇大行已久,如果再不决定,恐为不美。朕就以今日为界,今日晚上,所有大臣上一道折子,所说你们的意见。先皇到底是用土葬之法还是帝羓之法,你们拿一个主意。” 看着萧燕燕说的坚决,耶律休哥心中越发思索起来。 出了行辕,耶律休哥一算日子,大概还有七天,太子耶律隆绪便可以赶到析津府了。 而皇后催着要现在确定葬礼,到底是何用意? 正在思考间,耶律休哥一眼瞥见行辕大门口的牌匾,上面用汉文和契丹文两种文字书写着析津行辕几个大字,刚劲有力。 看到此处,耶律休哥似乎有所触动。 在先皇在世之时,皇族耶律只没曾经十分反对契丹贵族子弟学汉字,说汉话,更加反对契丹人学习汉人的婚丧嫁娶和典章制度。 但是包括皇帝皇后在内的更多的契丹家贵族,却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行汉化。 那难道刚才皇后所说的葬礼,并不在于葬礼本身? 皇后是要将这葬礼作为一个甄别的法子,区分拥护汉化和反对汉化的大臣?皇后想要干什么? 但是此时的契丹,已经风雨飘摇,经不起更多的折腾了。 群臣纷纷行辕外走,一路上不时有议论声响起。 而想明关键的耶律休哥却反其道而行之,往析津行辕内而去。 萧燕燕此刻还在行辕大堂内,看着去而复返的北院大王,面带疑惑。 “参见皇后。”耶律休哥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 “北院大王可有事?”萧燕燕放下手中的信札,开口问道。 耶律休哥道:“臣有一些疑惑,求皇后娘娘赐教。” 萧燕燕站起身来,摆了摆手,吩咐左右给耶律休哥赐座。“北院大王但说无妨。” “皇后娘娘,如果皇上大行,这次有的大臣选择帝羓之法,他们会不会······?” 萧燕燕看向耶律休哥,说道:“北院大王过虑了,即便是选择帝羓之法的臣子,也是忠心为国的大臣,朕自然不会为难他们,更何况现在契丹风雨飘摇,不管怎么说,都应该稳定为上。” 听到萧燕燕的表态,耶律休哥心中石头落了地。 但是,紧接着萧燕燕说道:“北院大王,此次大战,我契丹战士也殊死拼搏,勇猛无敌,怎么就战败了呢?” 耶律休哥平日里早有思考,当即说道: “臣以为,第一是因为兵甲不如宋国,若是我契丹有更多破甲箭,每一座大城,必然会留下更多的宋国士兵的性命,而不是只是狼牙箭,对宋军铁甲几乎无能为力。” 萧燕燕赞许的点点头,说道:“北院大王,说下去。” 耶律休哥道:“第二,臣以为雁门关一战,林牙勤德和思利,并无指挥失误,但是却因为我契丹缺粮,军民都缺,一旦粮食出现问题,两位将军自然方寸大乱,如果析津府有更多粮食,我们可以将宋国拖到深冬,那时候再战,天时地利全在我方,必然取胜。” 萧燕燕道:“北院大王说的对,契丹和大宋在粮食,兵甲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更大的差距在典章制度上,直到此时,依然还有人以为只是凭借骑射就可以和宋国争雄,太过肤浅了。 我儿隆绪上台后,必然推进汉化,而朕现在所做之事,只是将契丹贵族中,反对汉化和同意汉化的人区分一下。 朕自然也不会在隆绪上台之时候便大开杀戒,只是如果这次依然坚持旧俗的贵族们,今后便会慢慢离开权力中心,回到他们的封地,颐养天年。” 见到皇后已经将真实打算说了出来,耶律休哥躬身拜倒:“谢皇后娘娘宽宏,臣告退。” 萧燕燕回过身来,问道:“不知道北院大王,对帝羓之法怎么看?” 耶律休哥笑道:“人死如灯灭,帝羓之法也罢,土葬也罢,臣无所谓,就算臣百年之后,也一定告诉子孙,几下埋了就好,不用搞得太麻烦。” 萧燕燕也笑道:“北院大王倒是说的真话,好,你退下吧。” 当日晚膳后,萧燕燕看着长几上分成两叠的奏折,只是淡淡一笑。 开封府封丘门外,一座巨大的祭台拔地而起。祭台大概一丈五六高,呈方形。整座祭台用黑色的花岗岩做成,不昂贵但是显得十分的肃穆厚重。 祭台四角,悬挂着北伐各路军队的旗号,有的溅上鲜血,有的已经残破。 祭台之下,数万北伐归来的战士们,如同山间的云杉柏树,站的笔直;刀盾似海,长矛如林。 将士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及祭台上面你那个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男子。 祭台之上,赵匡胤放下了手中毛笔,再看了看手边自己才写完的一篇祭文。 哀! 开宝九年,朕提兵北上。将士勠力,黎民用命,一战而克服汉,刘继元束手;二战破雁门,西京道为之一空;三战破契丹精锐数十万,订析津合约,大军过处,所向披靡。 然北上将士,为国为民,死不旋踵。 今日设祭于此,祭我大宋将士英灵,其功昭昭,天日可鉴。 朕,祭天地英灵于此,魂兮归来,伏维尚飨! 回开封之前,监国已经通过快马,向赵匡胤请求了此事,所以大军回朝,第一处祭奠的位置便是这西北封丘门外的祭台。 在祭台旁侧,已经有一整块巨石放在那里,准备树立起来做成一块碑。 在这块巨碑的旁边,还有一大批小一点的石头碑,石碑上面空无一物。 赵匡胤看了看,对身旁伺候着的赵德昭说道:“皇儿,这是何物?” 赵德昭恭恭敬敬的说道:“禀告父皇,儿臣准备了一些石材,最大的一块,儿臣求父皇赐下墨宝,其余石碑,儿臣准备将这次所有战死的大宋儿郎的名字,籍贯,刻在碑上,永志不忘。” 赵匡胤笑道:“这是你的主意?” 赵德昭拱拱手,说道:“不敢欺瞒父皇,这是五弟的主意。” 见到赵匡胤面带笑意,赵德昭继续说道:“五弟以为除了金银官爵等奖励之外,用五弟的话这个叫做物质奖励;还应该有一些精神奖励,这样,才让大宋将士们知道,为国捐躯的将士,大宋永远不会忘了他们。” 赵匡胤看着高台之下,等待着自己检阅的军队,胸中豪情澎湃。 待到身边的一名御前班值高声将祭文朗诵一遍后,祭台下的将士们情绪进一步高涨。 万胜之声不绝。 赵德昭在俯下身子,对赵匡胤小声说道:“父皇,今日城内校场,孩儿已经做了安置,校场前的几条街道,在征求得店家同意后,也全部清理也出来,并且准备充分。这第一批次还朝的五万多将士,可以在校场和周边宴饮。” 赵匡胤看着自己儿子,越发满意。 只见赵德昭老老实实的低着头说:“这也是五弟的主意。” “哈哈哈哈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