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67章 山海之旅(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明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巫山》引晋郭璞《巫山赋》云:“巫山,以帝尧医师巫咸封于斯山得名。“今巫溪中上游有宝源山。《舆地纪胜》记载:相传白鹿引猎者至此而得盐泉,“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故宝源山民间又称宝灵山。《大明一统志-大宁山川》曰:“宝源山,在巫溪县北三十里,旧名宝山,气象盘蔚。大宁诸山,此独雄峻。上有牡丹、芍药、兰蕙,山半有石穴,出泉如瀑,即咸泉也。“按“葆“字有珍贵意,通“宝“字。

所谓“巫载国“之“国“,并非国家,当时尚未立国,只是氏族公社或部落联盟,故“国“只是“地域“之义。

那么,“载民之国“为什么能够“不绩不经“而有衣服可穿,“不稼不穑“而有“百谷所聚“呢?就因为这里古代盛产食盐和丹砂。

《光绪大宁县志》载:“宝源山……在县北三十里,旧名宝山,气象蓝蔚。大宁诸山,此独雄峻。上有牡丹、芍药、兰蕙。山半有石穴,出泉如瀑,即咸泉也。“此段记载,全袭自《大明一统志·大宁山川I》而来,前文已引,并考证“宝山“即《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说巫咸国之“登葆山“。又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宝山咸泉,其地初出袁氏。一日出猎,见白鹿往来于上下,猎者逐之,鹿人洞不复见。因酌泉知味。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这与今巫溪县的东溪河至宁厂镇后河之间,至今民间还流传白鹿舐盐的故事大致相合。这故事说:宝源山麓有盐泉,当初本来谁都不知道。有一天,一位猎人追逐一头白鹿到此,那白鹿竟然停足不前,在泉水渍地舔食不停,依恋不去,仿佛完全忘记有猎人追杀似的。猎人便捕杀了白鹿,甚觉白鹿舔泉很奇怪,便也去泉边捧饮泉水品尝,觉有咸味甚甘美。心中大喜,跑回村落招引同族人迁来泉边聚居。后来他们又伐木为柴煮煎泉水熬成晶盐,然后向四方去贸易交换粮食布帛,逐渐富强兴旺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不绩不经“、“不稼不穑“而能丰衣足食,鸾凤歌舞,与鸟兽和谐相处的原因。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晋郭璞注:指“天地神仙药在此也。“袁珂《山海经校注》按曰:“黄鸟即皇鸟,盖凤凰属之鸟也。““或谓黄鸟司察此'食麈'之贪婪玄蛇,防其窃食天帝神药也。“任乃强先生根据十巫降灵山采药的记载,推想巫鼢就是到巫山采药,从而改进巫泉煮盐和开采丹山朱砂的祖师。另外《路史·后记十三》注《山海经·海内南经》曰:“丹山,仍今巫山。“丹砂即硫化汞,水银之氧化物。既可作装饰性颜料和涂料,又可当药物。服可以镇心养神、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懑、驱精魅邪思、除中恶、腹痛、毒气等;外敷可治疥、瘘诸症,故古老的药物学《神农本草经》称丹砂为药之上品。由此可见,原始先民视之为长生不死或起死回生的神仙之药,固不足为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